高效煤粉生产厂家

English(US) 中文(简体) 中文(繁體)
高效煤粉铸造优质铸件
铸造煤粉供应定点单位
科学管理生产优质煤粉

行业动态

新形势下中国铸造工业的战略考虑

时间:2007-08-07 00:00:00

新形势下中国铸造工业的战略考虑
缪良(中国铸造协会)

1、中国铸造工业面临新形势     

1.1 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世界经济近几年走势平稳。中国的经济则连续2年以7%的速度递增,各方面都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3年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在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宣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23562亿元,同比增长9.9%,比去年增长2.3%,是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快的。中国正在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铸造业有较快的发展。
1.2 铸件产量跃居世界第一,铸件出口增加
      国际铸造市场上,除中国和德国近几年铸件产量在持续增长外,其他国家都在原地徘徊或减少。1996年来,美国和中国铸件总产量的比较,见表1

表1、1996~2001年中国和美国铸件总产量(万吨)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中国 1090 1108 1019 1265 1395 1489
美国 1407 1433 1332 1371 1313 1187

      美国自1999年起,2年内铸件产量以平均6.9%的速度下降,从1370万吨降至1190万吨,而中国则以平均8.4%的速度增加,达到2001年1490万吨,超越一些发达国家铸件总产量。
      按人均消耗铸件数量计,中国约为10kg/人,发达国家为45~50kg/人。所以单从内需而言,中国铸造生产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铸件的规模,在今后5~10年内,呈扩大趋势,发达国家铸造界已在惊呼势不可挡。但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而且,国际铸件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在可预见的将来,恐怕不会改变。目前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巴西、墨西哥、印度3个国家,我们所占的唯一优势是价格。不过,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提高的环境下,价格的优势会逐渐丧失。因此,如果中国企业家在经营理念和管理工作的调整和改善上,不迅速做出反应,出口市场的大好机遇,将不能充分利用。
1.3 产品形势:轻质重载,更新快
      这里所指的产品,是所有采用铸件作为重要零部件的机械、电器、民用、建筑等类产品。研究这类产品的形势——主要是发展趋势,必须引起我们铸造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为在高科技高速发展,以及市场全球化的今天,由于人们对产品的挑剔愈来愈苛刻,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对零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铸件的要求当然也跟着上来。以汽车为例:为了减轻本身重量,加强自身性能,发动机转速从2000~3000r/min提高到4000~5000r/min,尽量将重金属改为轻金属。金属加工机床的转速从1000~3000r/min提高到10000r/min以上,因而对铸件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类例子可举出很多。铸造工作者如不及时了解他所服务的产品的动向和要求,他就会迷失企业发展改造的方向。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建议铸造工作者认真考虑、琢磨。
产品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性能多、动力大、能耗低、重量轻、体积小、操作便、更新快、外形美”。
1.4 新形势的特征:快捷、创新、服务、环保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快 一切快字当头:科技发展快,信息传递快,生产节奏快,生活节奏快,商品更新换代快;
       创新 创新成为竞争第一要素;
       服务 在商品品质都已普遍达到高标准的情况下,服务被提升到了第一位:售前服务,售后服务。服务的目的是吸住顾客,服务的好坏被看作是商品品质的一部分;
       高效 是“快”的先决条件。有高效,才有“快”;
       全球化 市场全球化是所有全球化中的突出特点,考虑一切问题都要从全球出发;
       环保条例严格 全人类都开始关心“还我自然”。铸造的污染问题首当其冲。

2、新形势下铸造工业面临的问题

2.1思想要跟上形势
      铸造要革新,人的观念首先要革新。观念站在世界前列,铸造领先才有指望。那么,哪些观念要革新?主要的有如下7个:
      战略——要高瞻远瞩,调查研究,分析形势发展,制定战略规划,根据形势变化调整战略,使自己永远处于形势发展的前沿,立于不败之地;
      品质——品质的范围扩大到铸件以外;
      竞争——核心不是价格,而是创新;
      信誉——包含两大内容:铸件品质信誉和企业行为信誉。良好信誉的建立靠艰苦的长期积累,而稍有疏忽,却可毁于一旦。恢复信誉比建立更难;
      产品——绝大部分铸件是为产品服务的,产品发展的动向左右着企业的命运;
      服务——国内铸件生产者很少有为买主服务之说,这个缺口要赶快补上;
      效率——效率就是效益,就是利润。效率是达到“快”和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2.2 企业管理概念要更新
      从历史发展看,管理经历了3个阶段:第1个阶段,以人为本的作坊式经验管理,这是农业经济时代的主要模式。第2个阶段,以机器为本的定额管理,这是工业经济时代,管理走向科学化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人从属于机器,成了机器的奴隶。第3个阶段,以人和物流并重的人文管理,这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模式。
      近20余年来,世界上的企业管理有开创性的进展,已不但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并且已成为科学和艺术结合的一项特殊技术。现代的企业管理概念,已不但在企业内部深化完善,而且延伸到与企业业务有关的前后左右,目的都是为了改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国铸造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大部分处在第1个阶段,或改进的第1个阶段,小部分属于第2个阶段。进入第3个阶段的,还未达到全面。所以,尽管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但仍然提高缓慢,依然是铸造界的一大心病。
2.3 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要加强
      在工业化进程中,当工业发展到兴盛阶段,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矛盾突出,这是社会发展的一项必然规律,中国已进入了这一阶段。这两项保护,表面上看,是得不到直接收益的投资,还需要不小的维持费用,因而长期受到漠视,是一个薄弱环节。但这两件事关系到长远的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定,是不能忽视的大事。铸造生产的性质决定了这两项保护属于铸造生产投资中必须包含的一部分,铸造企业无权置之不顾。
2.4 人员素质要提高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中国铸造生活领域暴露出形形色色的新问题,如概念,管理,经营,成本,效率等,无一不指向一个新问题--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中国具备世界一流技术和装备的铸造厂为数不少,但有几个全面达到了世界生产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从铸造生产大国到铸造生产强国,必须提高人员的素质。人员的素质包括3大内容: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3、把中国建成铸造强国

      怎样把中国建成铸造强国?是考验我们的战略意识。战略意识就是对近期和远期发展前景的逻辑性研究、分析和决策的重要性的认识。战略决策的正确或错误,对企业今后一段时期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国内外知名企业因战略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不在少数。战略决策涉及面广,对分析能力要求高,要进行很艰苦的调查与思考。但是在现代社会里,企业追求生存和发展是不能忽略的一个重大问题。入世后,外国企业家到中国来经营的大量增加,他们都带着很明确的战略目标前来,如果我们依然盲目地打乱仗,焉有不败之理。
      战略决策确定之后,战术措施要立即跟上,措施一定要具体、切实可行,并且责任落实。
      今后的5-10年内,从战略上考虑,建议铸造工业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
3.1 技术改造
      许多工厂的高层领导,都已注意到了这问题,并已开始动手,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工厂在技术改造的具体措施上,没有按科学的方法和步骤去做,结果是,钱花了不少,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最大的问题是,市场没有调查研究清楚,就大胆地决定技术改造方案。这里所指的市场,首先不是销售铸件的市场,而是那些采用铸件的产品市场;而且不单是那些产品在市场上目前的销售状况,而且还有它们今后发展的趋势,以及它们发展的动态,都影响着铸造工业发展的方向和前途。例如数码照相机的出现,严重地影响着胶卷行业;汽车发动机用了电喷技术,化油器厂眼看着要关门;今后如果因石油及环境保护问题,汽车改用其他能源,那么大量的内燃机厂都得改行。因此,假如不调查研究产品的发展趋势,就很可能招来很大的损失和被动局面。
技术改造是企业的大事。铸造企业利润薄,要筹集技术改造的资金不容易。务必要减少花钱的盲目性。进行技术改造的合理途径应当是,委托一家正规的工厂设计单位,根据企业的战略决策,同企业一起,提出规划方案,可行性分析,设计方案,施工图纸。然后按照设计文件,采购设备和施工。
      技术改造的首要目的不是产量,而是品质和效率。
3.2 原辅材料的品质
      中国铸造工作者自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吃尽了原辅材料品质不好的苦头。最典型的例子是想用冶金焦在冲天炉里化出1500℃以上的铁液,为此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动冲天炉结构的脑筋,而没有去想办法生产铸造焦。直到今天,铸造厂还因为铸造材料品质次和品质不稳定而严重影响铸件品质的稳定。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解决的办法可以是制订一套比较完整的原辅材料品质规范,既作为材料生产工厂的品质目标,也可成为铸件生产厂采购验收的重要依据。规范应着重在材料的化学或矿物成分上、物理或化学性能上、列出上下限公差范围,以及允许存在杂质的最大限额。
      在铸造材料方面,国家已经有了一批标准,但面还不够广,有些内容似乎还不够细。可以在已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没有国家标准的,进行新编。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考验和修正,正式作为铸造行业的规范。其中有一些,如国家认可,可收为国家标准。
3.3 采用新技术
      轻合金——这是在产品普遍要求零部件强度大、重量轻、易加工、性价比好的趋势下,各国在竞相研制的新材料。目前的热门材料是镁合金,但除美国外,其他国家还没有到广泛商业应用的阶段。美国最近又开发出新的锂合金轻材料,中国也应迎头赶上;复合材料的商业性应用研究; 轻合金挤压铸造工艺的商业性应用研究;计算机技术在铸造生产中的推广应用;高效率(>92%)低成本的冲天炉除尘装置。
3.4 人员的教育培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高人员素质,是中国成为铸造强国的根本要素,而且不是短期内所能完成的。现在大学取消了铸造专业,因此,提高人员素质,只有铸造行业自己来解决,也就是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的内容应是全面的,包含思想和品德,不仅仅是技术和文化的。
      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协助学员转变旧概念,建立新概念。例如铸造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技术的难度;竞争和品质的新概念。培训还应注意加强学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培训,是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培训可分3级:全国性的,地方性的,工厂自办的。中国铸造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同清华大学合作,几年来,办了多期各种层次的全国性的培训班,受到国内一些铸造厂的欢迎和重视,自1994年以来,已培训各类人材4000多人。学成回厂的学员中涌现出一大批肯于钻研、好学努力、思想技术过硬的先进分子,成为企业技术管理的骨干人才。事实证明,这样的培训对提高人员素质是有效的。除了这一全国性的培训外,地方和工厂应扩大自办规模,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摘自《铸造技术》

[返回上页]